西蜀君 发表于 2023-10-20 16:18:43

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优秀团队专访丨乌龙茶智能工厂设计者:为茶叶插上数字化“翅膀”

首座乌龙茶智能工厂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
48岁的肖两德本是IT行业出身,因为喜欢喝茶,他开始了解制茶工艺,并从“IT人”的视角,看到了传统手工制茶存在的问题,进而希望发挥自己的专长解决这些问题。就这样,经过4年研发,“乌龙茶智能工厂”于2022年落地福建安溪,这座工厂为茶叶插上了数字化“翅膀”,以科技创新开辟了乌龙茶“智能化”加工领域新赛道。2023年,他带着该项目来到数字乡村创新大赛,在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,成功杀进决赛圈。把爱好变成工作 “IT人”进军制茶业作为土生土长的福建人,喝茶的基因已经刻在肖两德的骨子里。从单纯的喝茶到以茶会友,再到茶农家里参与制茶过程,他对茶叶的了解也在一步步加深。“我慢慢发现,传统手工制茶工艺效率很低,非遗技艺传承也比较困难,特别是‘做青’和‘包揉’两大关键工序存在自动化设备‘卡脖子’的问题。”作为在IT行业摸爬多年的专业人士,肖两德一眼看到外行人很难发现的问题。“我能不能利用自己的专长,解决这些问题呢?”带着这样的初衷,肖两德踏足制茶业。从2016年开始,他带领团队对安溪茶产业开展调查和研究,特别是针对安溪铁观音制作存在难题(包揉、摇青自动化“卡脖子”难题)、痛点开展实地调查,寻求解决方案。核心团队合影(右四为肖两德)经历4年研发 首座“乌龙茶智能工厂”落地2019年,“乌龙茶智能工厂”智能装备的试验基地在安溪县金谷镇建立,这并不是工厂的“完成式”。从这一年开始,试验基地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、制茶大师组建跨专业、多学科协同创新团队,联合开展安溪铁观音制作关键设备技术创新研究及智能生产线研发。2022年,团队成功研发5M纵钮智能包揉机、间歇性连续智能做青等设备,解决了茶叶加工过程“做青”和“包揉”关键工序自动化设备缺失的问题。同年4月29日,首座“乌龙茶智能工厂”在安溪县虎邱镇落地。“这间工厂实现了乌龙茶制作全程数字化、自动化控制,茶叶加工由‘制造’向‘智能’转型升级。经过多次迭代更新,设备制作的产品与手工制作产品在形色香味等品质特征已基本相似。”肖两德说,科技创新为乌龙茶“智能化”加工开辟了新赛道。智能化与数字化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肖两德看来,随着信息技术德不断发展,智能化和数字化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。智能化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,减少劳动力成本,增加生产效益。“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,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。”他说,“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农业科技创新,挖掘农业增产增效,对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发挥着重大作用。”“乌龙茶智能工厂”正是技术赋能农业的一次尝试。肖两德希望这一模式能为安溪乃至全国1000多个产茶县打造可推广、可复制的乡村振兴前沿样本,为茶叶插上智能化、数字化“翅膀”。(受访者供图)
编辑 : 彭莎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优秀团队专访丨乌龙茶智能工厂设计者:为茶叶插上数字化“翅膀”